【www.myqipao.com--热门资讯】

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这是我国封建专制下包办婚姻的传统模式。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多地选择自由恋爱,但婚嫁中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礼仪风俗却在川北的偏僻乡村流传至今。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四川南充结婚习俗以及在南充娶新娘的习俗等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四川传统结婚习俗     四川农村结婚习俗     四川婚宴酒店推荐

四川南充结婚习俗

解放初期,无论南充山村还是城市,都有姑娘在出嫁的前夜举行“坐歌堂”的仪式。当天晚上,在新娘家中的堂屋里,先由头搭大红盖头的新娘坐在上首唱《哭嫁歌》,歌词内容一般是哭难忘父母养育之恩,难舍兄弟姐妹手足之情之类。而与新娘隔着嫁妆对坐的,则是一群平时与新娘要好的女友。每当新娘唱完一段《哭嫁歌》,女友们便集体对歌一段,歌词多是安慰、祝福和劝嫁之类。如此一哭一对,仪式通常要举行到深夜。

 

现在的“坐歌堂”由于年久失传,南充乡村的新娘很少有“哭嫁”的习俗。新娘既然不“哭嫁”,女友们也就免去了“对歌”的程序,改为新娘仍坐在堂屋的上首,平时新娘要好的男女青年及亲朋好友围坐下方,与新娘一起唱一些流行歌曲,亦称之为“坐歌堂”。

 

抬盒是古时候喜庆时常用的一种装礼品的木盒子,因其是由二人抬着,故称为“抬盒”,新娘出嫁的前一天,新郎家必须将糖果、猪肉、鸡鸭等礼品精心装入抬盒内,雇人抬着随媒人送到新娘家。新娘出嫁时,娘家则将电视机、新鞋、碗盏、毛巾、鲜花等陪嫁的小型贵重物品装入抬盒内,赶在送、迎亲队伍之前抬送到新郎家。

 

送、迎亲队伍来到新郎家院坝时,新郎家一边燃放鞭炮,一边将一只红公鸡杀后的鲜血横滴在院坝边的地上,随即将一只长木凳四脚向外地横睡在鸡血旁。称之为“送喜神”。其意是说在送、迎亲的队伍中,难免有新郎新娘家的先辈亡灵混杂在内,杀鸡放血即告之亡灵们送亲到此为止。而送、迎亲队伍则以木凳为栏,依次跨进院内。

#p#副标题#e#

在送、迎亲的队伍中,新郎新娘一般走在队伍的最后边。来到新郎家的院坝外,新娘便止步不前了。与新娘随行的一般是新娘家的内亲儿童,这时只有儿童动脚步,新娘才肯移步。为了让新娘早进家门,新郎家的亲朋好友便会上前拉儿童进院坝。若儿童执意不肯走,拉亲者便会将喜钱红包塞到儿童的手中或衣袋内,儿童才会进人院坝。这种程序被称为“拉亲”。

 

在新娘出嫁的前一天,新娘家要做送亲酒,宴请前来送亲的亲朋好友。而在迎亲的当天,新郎家则要做迎亲酒,宴请前来祝贺的来宾。无论送亲酒还是迎亲酒,少则十多桌,多则几十桌。由于客人多,许多菜肴必须用笼蒸,室内空间太小,只有在室外打地灶,竹笼从地面到笼顶,有时高达两米多,为防蒸笼倾斜,有时不得不用竹棍或木棒支撑,这种用地灶在室外蒸菜的形式,当地人称之为“架地笼”。

 

吹鼓手在送亲或迎亲的宴席上,其席位都有讲究,特定在新娘或新郎家堂屋门外右侧的街沿上。开宴时,每一道新菜上席时,吹鼓手便要吹打一曲。以至于未亲临婚宴现场的人们,远远地仅凭鼓乐吹打的次数,便知道主人家的喜宴上有多少道菜。

换新鞋和踢筛帚是川北婚俗中的又一特点。出嫁的当天,出门前必须脱掉旧鞋,换上新鞋才能上路,以示从此开始人生新的生活。到了新郎家,在进堂屋拜堂成亲之前,堂屋内的门栏下放有竹筛和扫帚,新娘必须跨过竹筛和扫帚,以便筛去或扫除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使新婚夫妇花好月圆、白头偕老。

以上就是wed114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四川南充结婚习俗,看了后一定知道在南充娶新娘的习俗了吧,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哦。

本文来源:http://www.myqipao.com/content/104499/